2)第272章 科研之殇_重生电子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议,除了研究成果属于我们之外,其他的投入都归属北邮学院。我们不可能为别人做嫁衣,在这样一个合作项目中,购买动辄几十万美元甚至上百万美元的大型尖端设备!

  正所谓由奢入俭难,刘俊良和他的团队习惯了之前无需为经费担心的科研条件,让他们再回到以前那种五块钱、十块钱都需要斤斤计较的情况,肯定会很不适应!

  这些都是我们说服刘俊良的有力论据,但如果他最终还是拒绝了也没有关系,另外再找一个有潜力的研究员就行了!香港工科人才匮乏,为了搜罗真正有实力的大牛,我们被迫从台湾、英国、美国等地招揽!而大陆恰恰相反,有潜力的研究员并不少,真正缺少的是给他们展现自己实力的优秀平台!”李轩淡然的说道。

  有人把国内的八十年代誉为“科技的春天”,国家拨乱反正后,大学恢fù招生,科研院所恢fù研究。从中央到地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现实情况却远没有表面看上去的那么乐观。

  七十年代末,当时国民经济陷于崩溃的边缘,但国家投入科研的经费,却占到了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之后,国内经济开始慢慢好转,但科研经费的投入却一砍再砍。从1979年的,一路降到八十年代中期的,并在这个低位徘徊了十几年。

  当时正是中美蜜月期,西方国家放松了对国内的出口限制。因为国内的技术普遍与国外的先进水平有着明显的代差,在自己造不如国外买的思路下,大量研究项目被迫下马,资金纷纷被用于引进国外先进的现成品。

  这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包括运十飞机,从1970年立项后攻克了无数难关,却在1986年因为无法筹集3000万元的油费而被迫停飞。当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央某些部-委更看好与美国合作,把资金投入到沪海飞机制造厂与美国麦道公司的合作上。

  国内期望通guò先进行散件组装,再一步步国产化,最终实现能够自己生产先进大飞机的目标。而最终的结果就是被美国人给坑了。第一批飞机完成国内组装后,麦道公司已经被波音收购。波音公司果断取消了与中国的合作,因为对它来说,卖整机的利润显然更高。

  也正是因为八九十年代国家在科研上的投入的严zhòng不足,于是社会上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叫做“脑体倒挂”。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种知识的悲哀,也只有在国内才会出现。

  即使是在二十一世纪,“科教兴国战略”已经被写入基本国策,国内教授的薪水收入和社会地位,相比于香港和台湾,依旧是大大不如。当然,那个时候学术腐败已经开始横行。

  国内的教授们只要能申请到项目,算上做假

  请收藏:https://m.rm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