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零六章 起义_穿行宋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梁山泊如今摇身一变成立了一个国家,杜昱日前在燕都称王。

  得知这些消息之后,韩伯龙和武松等人无不欢喜,带头大哥称王他们也跟着沾光,从被逼无奈落草为寇的一介草民,一跃成为执掌一方势力的将军官员,他们的人生也因此经历了一个华丽的转身。

  有了大梁做后盾而且燕都距离滦州并不遥远,再加上这段时间玄法道的教徒们又打造出一批兵器,韩伯龙算了算也能凑出三千多义军。

  如果把条件再放宽一些算上那些拿着棍棒农具的青壮,他甚至能一下子凑出几万‘大军’。打仗可能不行,但声势绝对够用。

  按照现在的形势,他其实并不需要带着这些义军去攻城略地,只要把声势造起来,能带着队伍到燕都附近与大梁的军队会是就是一个不小的战果。

  韩伯龙与武松和闻焕章商议一番,他们也觉得山寨的兄弟人人建功,他们不作出点成绩有点对不住梁王给他们留的官职。

  于是,在给杜昱写了一封密信之后,他们开始策划起义的事情。

  目前的形势确实非常有利,辽国的官府将所有的力量都收缩在城池之中,乡野之间出于放任不管的姿态。

  他们并不需要面对契丹人的正规部队,能给他们造成麻烦的是那些契丹贵族和汉人豪强的私人武装。

  大家都不专业韩伯龙就不怕了,既然战力都不怎么样就可以用人数优势取得碾压性的胜利。在他的那段记忆之中虽然没有什么兵书战策,对军事上的事情也不是很了解,但毕竟经过信息大爆炸时代的洗礼,在见识和眼界上还是有的,细节欠奉就用大局观来弥补。

  就这样,韩伯龙很快将玄法道的骨干召集到一起,在会议上正式宣布起义的事情。

  在滦州能加入玄法道并且成为信徒的人往往都是家徒四壁的普通百姓,包括那些契丹人在内那个不是苦出身。

  听韩伯龙说教主大人已经在不远的燕都称王,并且建立了一个属于教徒自己的国度。那些受尽了生活困苦的教徒们陡然间觉得灰暗的人生中出现一道光明。

  在他的嘴炮之下到场之人无不情绪高涨,喊着口号疯狂的表达对教派的忠心。借此机会,韩伯龙确定了就在三日之后起兵反辽。

  没有狗血的内奸情节和告密者,三天之后武松在玄法道的一处道观前斩三牲祭天,随后便竖起旗帜正式起兵。

  不得不说改革之后的玄法道更有组织性,执行力方面也不是当初之前松散的管理模式能比的。

  他们一行人三天之内聚集了两万多人,其中三千多人有兵器,是经过一定军事训练由忠实教徒组成的核心力量。

  其余那些人也都是青壮,尽管没有正规的作战兵器,但人人都不空手,锄头、斧子、木棍之类都被当做武器利用起来。尽管战斗力不高,但声势极为浩大。

  韩伯龙和武松等人按照之前拟定的计划,向本地豪强的一处坞堡发动攻击。

  不是他们好战而是必须拿下本乡的几个地主老财,不然聚集起来的两万多人吃什么喝什么。如果不能迅速的解决粮草的问题,这支义军很快就会做鸟兽散。

  战斗的过程倒是并不精彩,有武松这样的猛人打头阵,再有几万人的声势,那些地方豪强的早就被吓的瑟瑟发抖。

  经过几次攻击之后,义军就打破围墙攻入坞堡之中。

  细节不必多说,韩伯龙得到了粮草补充之后便率领大部队浩浩荡荡的向燕都方向赶去。

  请收藏:https://m.rm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