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25章 正式北迁_大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铁矿也产量不小。

  煤铁形影不离,缺一不可。

  而辽东,乃至于东北地区的矿场更是丰富,还有许多的金银矿,更是生财的要道。

  所以把军工厂放在北方,更为有利。

  “陛下,海运规模日渐庞大,其漕船近千艘,皆为大船,朝廷直管甚是麻烦,应当由漕运总督统筹协调才是。”

  赵舒谈起了海运之事,也是侃侃而谈,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作为首辅,赵舒自当以兴复大明为己任,眼界开阔,对于皇帝也十分配合,可谓是君臣相得也。

  海运一开始施行时,赵舒虽然没有反对,但却是沉默以对,显然他心中尤自不服。

  不过,在海运施行两三个月后,真香定律开始显现,谁也摆脱不得。

  相较于运河漕运一趟三四个月功夫,海运旬月即至,损失极少,成本极低,显然利大于弊。

  他担忧的海盗、天气问题,也尽是旁枝末节了。

  “如此,漕运衙门放置在淮安,怕是不适合了。”

  朱谊汐突然开口道。

  张慎言一楞,忍不住想要抚额深叹,皇帝又要打破传统了。

  这两年来,所谓的祖制和传统,在当今这,完全成了摆设。

  但没办法,遵循祖制的朝廷已经汪过一次了,只能重新制定规则了。

  “那,扬州?”

  张慎言试探性地问道。

  “扬州倒是不错了,比近长江,又处运河要地。”

  皇帝赞叹道:“可以。”

  实际上,朱谊汐想让漕运衙门驻扎松江府,毕竟上海那地方作为长江的入海口,位置极其重要。

  但考虑到此时的运河的重要性,所以扬州倒是两者都能兼顾。

  “着令,免去堵胤锡江苏巡抚之职,授应天巡抚。”

  在江苏大展拳脚,施行新政之风,堵胤锡受到皇帝的关切,从江苏巡抚升至应天巡抚。

  虽然都是巡抚,但作为南京所在,天子脚下,应天巡抚的政治地位更高,作为入中央的踏脚石再适合不过。

  绍武二年,七月中旬,皇帝带着后宫中的嫔妃,剩余的数百宦官宫女,浩浩荡荡地乘上龙船,向东而去。

  文武百官,勋贵等,合计两百艘船只,紧随龙船之后。

  而护持的两万京营兵卒,则在运河两岸步行开路,日行三四十里,预计两个月就能抵达北京。

  其实朱谊汐不介意尝试一下海运,但群臣听到这,立马露出死谏的毛头,皇帝只能作罢。

  还是小命要紧,海上毕竟不安全,即使是沿海也能翻车。

  不过运河北上,一路上的最大的问题,别的没什么,反而在于吃上困难许多。

  粮食倒是管够,毕竟运河沿岸仓库众多,但蔬菜瓜果肉类等倒是需求巨大。

  因为这些都是保质期短的东西,必须时时供应。

  于是,运河沿岸的菜地,肉类,普通蝗虫扫荡一般,空空荡荡。

  “父皇,这条河好长啊!”

  对于大人来说是无聊的时光,而小孩子们却乐此不疲,精神奕奕。

  坐船可比坐马车舒服,熟悉之后就精神奕奕起来。

  青奴、稚奴带着一众兄弟,在甲板上嬉戏玩弄,开心不已。

  这也是难得的亲子时光吧!

  请收藏:https://m.rm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