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7章 顺治的忍耐_大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范文程思索之后,脸色极为难看。

  “虽然九成的八旗入关,但还留下万余人,清剿一会儿乱兵是够了。”

  刚林开口道,满脸的自信:“奉天府可没有棱堡。”

  “摄政王,可不能大意,毕竟是龙兴之地!”

  “奉天府还有不少人,足矣。”

  多尔衮一锤定音。

  范文程等还想再说,但终究是没有言语。

  在入关时,满洲八旗的精锐骑兵四万余人,还有自己的忠实马仔——蒙古八旗一万五千人,认贼作父的汉军八旗三万余人。

  贪生怕死孔有德率领的“伪军”二万余人,各旗包衣、外藩共计十一万人左右,对外号称二十万。

  这两年陆陆续续迁移数十万家眷入关,留守在辽东的人极少。

  据范文程的估计,即使把汉八旗算上,也不过是三万兵丁。

  按照常理来说,即使是汉八旗,也对明军具有碾压,不虞担心这数千人。

  离散后,范文程叹了口气。

  他当然明白,如果派遣兵马去辽东,岂不是向京中的八旗显露奉天府的危机?

  要知道这些年虽然入关,但八旗却一直视辽东为退路,退路被断,京中定然慌乱。

  “师傅,你去哪了?”

  年仅九岁的顺治皇帝,看着去而复归的汤若望,不由得好奇道。

  “摄政王召我去问事。”

  虽然汤若望知晓皇帝厌恶多尔衮,但还是如实道。

  而顺治则微微点头,并未露出任何异常的表情。

  对于汤若望的实话,他显然有些满意。

  实际上,在汤若望预测日食事件出来后,他深受迷信的满人权贵喜欢,都以为他是最接近神的人。

  而且他还不时的预测出天象,更是让顺治、太后颇为看重。

  再加上其西洋人的身份,无法造成威胁,出入皇宫就顺理成章。

  “多亏了摄政王啊!”顺治瞥了一眼门外的小宦官,高兴道:“不然咱们怎么会住进那么漂亮的皇宫?”

  说完,他低声补充道:“说了什么?”

  “是关于棱堡的事……”

  汤若望低声解释,对于刚才的情景,一五一十地说明。

  显然,汤若望来到北京多年,早就看清楚了皇权的强大,多尔衮虽然权势大,但在皇帝日渐成长后,必然失权。

  所以,他对于皇帝极为看重。

  甚至,他看出了顺治对于多尔衮的厌恶,每隔十天半月,都会通报从满清权贵中打探过来的消息。

  就连多尔衮的健康情况(生育能力),也绝不隐瞒。

  作为一个外人,他也深刻的明白,小皇帝如今安稳如山,就是因为多尔衮无有子嗣。

  这也是为何当年两黄旗会妥协的原因。

  (题外话,如果当年多尔衮有子嗣,恐怕皇太极死后,就是满清内战,不过明朝还是会亡……)

  “明人倒是聪明!”

  顺治摇摇头,早熟的脸上写满了欢喜。

  没错,就是欢喜。

  多尔衮入关,就掌握了八旗大权,如果在灭了明国,那岂不是黄袍加身?

  “等我几年,必定亲率八旗,马饮长江……”

  握紧拳头,顺治立下了誓言。

  又学习了下满文,顺治兴致冲冲地去拜见母后。

  结果,若被蒙古侍女拦下:“大汗,摄政王在内……”

  顺治脸色瞬间铁青。

  想着自己的母亲,却在欺负自己的男人身下奉承,他心中越发厌恶。

  良久,他握紧拳头,大踏步而去。

  请收藏:https://m.rm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