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8章 港龙与国泰的第一次交锋(求订阅)_财团的诞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我呢。”

  “下个月,国泰航空要上市。”

  刘元昊说完这句话就停住了,然后盯着看包玉刚的反应。

  包玉刚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有些不可置信的说道:

  “太古集团在国泰的股份就算上市摊薄后至少也在40%以上,你还想搞全面收购?”

  “如果有机会,我还真想试一试全面收购,不过希望太渺茫了。我的想法是钉一颗钉子进去,对港府和国泰起到一种震慑作用。”

  “具体打算怎么办?”

  “先把中银,华润,招商局的股份收回来,然后给港龙航空注资,等国泰航空上市后用港龙去收购他的股份,有多少收多少。”

  “然后呢?”

  “然后就是进国泰航空的董事会,参与国泰的运营。如果能从此相安无事,可以给国泰让出一部分港龙的股份,让他当个小股东,大家互相持股一起赚钱。如果他敢再打压港龙,就在国泰搞内耗,让他陪着港龙一起亏钱。”

  “伱的意思是把港龙和国泰的利益捆绑成一体?”

  “总比港龙一直被动挨打要好,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包叔你说呢?”

  “确实,能和平共处当然好,如果港府一直拉偏架,港龙想盈利很难,一直亏损的话还不如来个两败俱伤。”

  “我们的出发点也不是要搞成两败俱伤,而是震慑港府和国泰不要来肆意打压,大家可以一起开开心心赚钱。但他们如果不让港龙好过,我们也绝不让国泰好过。”

  “你的想法我知道了,我一会再去找曹光彪商量一下。”

  前世港府领导下的民航处先是在86年质疑港龙股东的身份,逼退了中银,华润和招商局三家股东。

  然后在87年祭出了更过分的“一线一企”政策,即一条航线只能由一家航企经营。

  香江绝大部分航线都在国泰的掌控之下,而港龙作为新入局者,只能申请发往内地二线城市的短途航线,80年代国内这些二线城市都还没发展起来,港龙的绝大部分航线因此都处于亏损状态。

  港府这种不要脸的打压姿态显露无疑。

  到了89年,港龙航空累计亏损达到23亿港币,包船王和曹光彪两人面对巨额亏损也有心无力。

  于是国泰趁机出手提出收购港龙,然后以第二大股东的身份接管了港龙航空,让渡了一些优质的内地航线出来,将港龙定位为专营国内航线的航空公司,成为港龙的实际控制人。

  刘元昊知道后面几年港龙会面对什么样的局面,所以选择先下手为强,联合包船王和曹光彪趁国泰刚上市,市值偏低的时候去收购国泰的股份。

  能震慑住国泰和港府最好,两家公司你好我好大家好,一起分享香江作为国际和区域航空中枢的红利。

  如果还要再搞小动作,那就大家都别好过。

  刘元昊的这个提议得到了曹光彪和霍沙皇的认可。

  中银,华润和招商局退出港龙航空,刘元昊,包玉刚和曹光彪接过了他们的股份,每人持股30%,剩下的10%留给了霍沙皇。

  然后几个股东开始往港龙航空注资,准备在国泰航空上市时干他一票。

  请收藏:https://m.rm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