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二二章 三长制_明末:我劝家父做曹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地盘太小,没有岗位,那就创造岗位。因为他知道今后明军的地盘会越来越大。

  那些满清控制区的读书人,可以用,但是不可信。

  那时候就可以从后方的冗官中调人前往任职了。

  现在的冗官就是今后的官员储备。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李嗣兴现在不差钱,他能够养活这么多的官员。

  反正这些人都会从在基层的教员和里长做起,一开始也不用开那么多的工资。

  让一个考上科举的读书一出来就去做县令,着实是有些不切实际。

  但是这样的制度却执行了上千年。

  因此才会出现这么多荒唐的官员。

  后世的公务员制度就做的很好,所有经过层层选拔的公务员都要从基层做起。

  哪怕你是一个博士生也顶多在转正之后成为一个正科级干部,还不一定有职务。

  熬上十几年的公务员能混上县处级那已经算是很快的了,可能就会有人说他有背景或是走关系。

  “龚尚书,这些人初始的俸禄并不高,不会花多少钱,而且有本世子在,什么时候让您为钱发愁了,您要记着,凡是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龚彝就等着李嗣兴的这句话呢。

  “孙侍郎,你先帮刘巡抚需要的人手给配齐吧。这次跟着太子回来的人中有些还不错,你去找他们谈谈,愿意做事的。”

  这批跟着太子殿下回来的官员,大都是在行营中不受待见的。

  他们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那些跟着行营走的官员现在能够跟永历皇帝在草房子中一起吃苦的,那已经不错了。

  走陆路的官员现在都在蛮莫的土寨中给当地人当奴隶,一天到晚舂米种田,还要被那些土人随意打骂,简直是过得连畜牲都不如。

  最可怜的是那些随营的宫女和官员家眷。

  这些土人哪里见过这么水嫩的汉家女子啊,一个个被百般凌辱。

  而这些跟太子留下的人,现在至少能够住在腾越城中,还能够吃饱肚子。

  但是李嗣兴这里有规定,对那些没有参加具体工作的官员不发饷银,只能让其维持温饱。

  不过,只要想出来做事的官员,李嗣兴也是来者不拒,全部安排工作。

  他自己直辖的几个营,现在都在大队以及安排了镇抚使。

  他一直要求手下的士兵要学会认字,不管白天的训练多累,晚上都要由镇抚使带着他们读书识字。

  而镇抚使白天的时候负责监督记录士兵违纪、立功。

  晚上负责教士兵读书,还要给士兵讲故事。

  军营中的故事都是李嗣兴让人编纂的,也有一些是他杜撰的,其实就是一些讲述军队中的忠义故事。

  什么杨家将啊,什么岳飞传啊。

  思想教育其实并没有很多人想的那么玄乎,那么困难。

  尤其是在这个时代,士兵大都比较单纯。

  刘安手下直辖的三个县也是分散成一个个寨子,按照原本大明的管理模式很难管理各寨。

  因此他需要在较大的寨子安排一名官员管理税收、司法、行政,另外安排一名教员去负责教化。

  这些土人好好教化一下,一两代就能变成彻头彻尾的汉人了。另外又从各寨选出三位德高望重之人担任三长。

  三长制规定:五家为邻,设一邻长;五邻为里,设一里长;五里为党,设一党长。

  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兵役与徭役。

  李嗣兴的“三长制”是配合均田制实行的。

  这样能够防止形成新的土司势力或者是宗族势力。

  而且他的“三长制”中一部分党长是由官府派遣文官。这些人一般被称为大里长。

  再配合教员制度。

  能够让李嗣兴快速掌握腾越的地方势力。

  这种掌控对原本宗族控制下的汉人以及世袭土司控制下的土人效果是一样的。

  土司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宗族势力。

  “三长制”现在已经开始在腾越其他几个土司实行,只不过原本的土司变成了县令,这些人既然投靠了李嗣兴。

  为了千金买马骨,李嗣兴也不能向这些人动刀子。

  请收藏:https://m.rm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