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42章 一桥西头清真寺_重生13,从大拆迁寻宝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之前来的时候,他看见过几次,是被房子以及院子围起来的一片比较大的区域。

  说起清真寺这地方,其它地方的人暂且不说,住在老城区这边的人肯定是知道的。

  divclass=contentadv很出名,是一个很有历史的处所。

  (据说后来,里面除了一颗300多年树龄的大楸树,整個清真寺全部拆除重新修建了,变成了钢筋混凝土式的仿古建筑。)

  随便走进几户搬迁了的住户房子看了会儿,他发现里面有价值的东西不多,除了柴火、少量的家具,其它物品大多数都被别人捡走了。

  东西不多,他干脆不去那些已经搬迁了的人家里看了。

  简单转了转,就走到了清真寺的门口。

  这处地方,寺门是三层飞檐式的门楼,两端为双龙捧寿封火墙,正中上方的长方形青石上自上而下刻着“清真寺”三个大字。

  门壁两侧镶有壁花及阿拉伯文字屏。

  大门是开着的,没有规定不让人进去。

  既然门开了,他打算看看里面的情况。

  没有多犹豫,武元胜直接走了进去。

  进门后,能看见里面有几块石碑,上面有写着汉字的,也有写着回文的,还有两种文字刻在一块碑面上的。

  回族文字他肯定看不懂。

  简单看了下其中的一块石碑,是对这处清真寺历史的介绍,说的是:

  它是省四大古清真寺之一,始建于明朝。

  乾隆年间重新修建了,是当时的回民捐款筹资修建的。

  后来道光、同治年间又有修建,规模扩大。

  特殊年代受到一些破坏,八十年代又进行了重修。

  现在看见的清真寺,还是很沉旧的,有历史建筑那种古色古香的风格。

  不过他知道,随着拆迁的完全拆除,盖成了仿古建筑之后,就没有那种味道儿了。

  (当然,不仅仅是这里,很多古遗迹遗址,随着城市的开发,都重新拆除盖成了混凝土仿古建筑。

  完全没有了那种岁月留下的痕迹。

  说的保护文物古迹,不知道盖了新的房子是不是算是保护。

  或许这也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吧!)

  看完石碑,他继续往里面走去。

  这里的建筑,主体是坐西朝东的,属于传统的四合院建筑形式。

  主体建筑,礼拜大殿为宫殿式。

  分卷棚、正殿、窑殿3个部分,勾连相接,可供很多人同时礼拜。

  在里面转了一圈,期间也有少数几人进来看了看就离开了。

  他们主要是站在那棵大楸树旁看了会儿树,摸了摸它,顺便张开双臂抱了一下。

  这棵楸树很粗,需要两个成年人合抱才能勉强抱住。

  没看见清真寺的管理人员或者工作人员。

  在他准备离开时,终于有一个戴着回民帽子的人走了进来。

  这人年龄看上去五十岁左右,不像是回民,只是戴着回民的那种帽子。

  他的两只手里还提着很多袋子,袋子里面装了不少的东西。

  那些物品看上去很杂,有盘子、碗、茶杯,搪瓷缸子等瓷器、搪瓷制品。

  还有鞋拔子、刷子、烟灰缸、木刨子、麻绳等日常生活用品。

  作为经常在拆迁区转的人,看见他手里拿的物品,武元胜就知道,这些肯定是他去那些搬走了的人家里找到的。

  难怪他去了几家搬迁户家里没发现啥东西,看来是被他或者附近的其他人捡走了。

  不过被人捡走了也好,算是保护,要是不被捡走,到后来挖机扒了房子,一样破坏掉了。

  请收藏:https://m.rm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