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9章 “观” “禅” “悟”_重生13,从大拆迁寻宝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瓷片,还有石头材质的制品,少量的琉璃制品或者残片等。

  一些搞收藏的人,他们都可能保存某些不出售的物件,那些对别人来说可能没有多大的价值,但对其自身,却比较重要。

  把它捡起来看了看,有些残缺,不过还是能看清面上的纹饰,是莲花纹。

  小瓦跟一些老房子上面看见的瓦差不多,这是清朝之后的。

  土堆里面混合的有瓷片、陶片。有宋代的,也有汉代或者唐代的以及明清时候的青花瓷。

  这些琉璃制品,有清朝时期的,也有民国时期的。

  把它拿在手里,武元胜继续找了起来。

  “看上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一一一.二五三.二一二.一二零

  (生活中,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算不看书,只是看见某个物品,都能想到很多,有一些明悟。)

  大概就是那种境界:

  石碑不大,边长约40公分、厚约六七公分,重约五六十斤。

  他一样向着停车的地方走去。

  用琉璃制作的东西,在古代一般很值钱,越早越贵重。

  不过寺庙通常算是“大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砖的区别倒不是太明显,主要是瓦,瓦有特别大的跟那种比较小的。

  看了一眼杨炭头,他已经走到前面十几米远的地方了。

  其中石头制品,有石础、石花盆、石面盆、石香炉(长方形的用来装香火的容器),用来捣药的大药锤等。

  看了几处土堆,他发现这块倒下的都是青砖青瓦片。

  账大家都是会算的。

  杨承说完向面包车那边走去,准备拿他带过来的装东西的袋子。

  这几年,种一年的地不如外出打半个月时间的工。

  找了一个跟杨承不同的方向,他也没在瓦片、砖头这里寻找,看起那些土堆里面的东西了。

  上面的字很少,就三个:

  “杨老板,看来我们不虚此行啊!就算土里没有铜钱或者别的,多捡一些瓷片回去,也不算白来!”

  看了看渣土场以外的田地,很多都荒芜着,并没有种任何的庄稼。

  字是楷书,刻的很好。

  花盆、面盆、香炉、药锤,他把它们搬到了车上。

  砖瓦的不同,说明这寺庙以前肯定也重修过。

  是一个方形的类似于小石碑那样的物件。

  杨炭头应该比他多一点。

  “观”、“禅”、“悟”。

  这种莲花纹,莲花是单花瓣,长条形,一看就是宋代的瓦当。

  之前的那些砖头、瓦当倒是能够判断一下寺庙的年份。)

  可能觉得是瓷片,在他俩之前过来扫荡的人并没有捡起来。

  仔细看,砖块跟瓦片的样式、大小很多都不一样。

  所谓“一闻金刚即解悟!”

  因为宋代之前的瓦,通常比较大。

  两人来来回回的反复寻找,把倒过来的渣土堆,面上能看见的、有价值的物品扫荡完,已经差不多十二点半了。

  其实从人品来讲,杨承人还算不错,自私每个人都可能会有,但道义方面的事情,他看得明白。

  看了一会儿,武元胜突然在一块瓦的旁边发现了一个筒瓦的瓦当。

  杨炭头看见了石头的东西,并没有要,说让给他算了。

  武元胜捡到的,里面除了官窑的没有,民窑精品都有好几样。

  或是画着人物、或是画着吉庆图案,亦或是画着好看的花卉…………

  请收藏:https://m.rm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