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七百四十五章 国子监的变革_执宰大明朱元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理设有五厅和六堂,五厅即绳衍厅、博士厅、典籍厅、典簿厅和掌馔厅,六堂即率性堂、修道堂、诚心堂、正义堂、崇志堂和广业堂。

  国子监主要学习《四书》、《五经》,另外兼学《性理大全》和律令、书数等。

  在明宪宗以前,八股文尚未兴起,国子监有着浓郁的文化氛围,朝鲜、琉球、日本和暹罗等邻国“向慕文教”,不断派遣留学生来学习,盛况空前,

  进入国子监读书有四种途径,即:举监、贡监、荫监和例监。

  举监:在京城会试中落选的举人,经翰林院择优送入国子监。

  贡监:各州县选拔的优秀生员,也就是秀才,进入国子监。

  荫监:勋戚或者三品以上官员子弟,又或者得皇恩,进入国子监。

  例监:捐纳钱粟进入国子监,又称“民生”。

  由于例监是依靠钱财得以进入国子监,故而在国子监中最不受人重视,地位最低,通常都是富商豪贾之子,一是希望子弟能在国子监成材,考上科举,二来也是希望他们拓展人脉,为将来的发展建立人际关系圈。

  历史上,直到明景泰元年才开始出现以纳粟纳马者入监读书的监生,又称为俊秀。

  例监监生踏入仕途后,所授官职只能是州县的佐贰以及州府的主事、司行等首领官,要是得到京职则只能是光禄寺、上林苑等边缘化衙门,被视为官场上的异途,也被那些举监、贡监和荫监的监生所轻蔑,耻于与其为伍。

  在李云天看来,“南北雍论战”是一场大明学术上的盛会,代表了大明最高文化学府的京师国子监和南京国子监将会在京城上演一场龙争虎斗,有利于促进大明文化的发展和繁盛。

  可李云天万万想不到的是,南雍和北雍的监生竟然在比试中当着诸位评判的面爆发了严重的冲突,以至于双方用粗鲁的语言互相问候对方家族中的女性,在京城掀起了轩然大波。

  李云天更不会想到,引发南雍和北雍冲突的竟然会是讲武堂。

  由于同在京城的缘故,讲武堂对京师国子监产生了甚远的影响,经历了最初的鄙夷和嘲讽后,京师国子监的监生们在与讲武堂学员的接触中逐渐意识到了讲武堂所授学科的实用性。

  因此,越来越多的监生一改排斥的心理,私下里前往讲武堂听课,讲武堂的一些书籍也开始在国子监流传开来,不少国子监的监生甚至放弃了文举而考新式武举,最后成功进入了讲武堂六大学院。

  起来,京师国子监之所以能这么快就从排斥讲武堂到接纳,与原翰林学士李清正有着莫大的关系。

  李清正当年在洪熙帝生病期间进谏,进而触怒了洪熙帝,在李云天的斡旋下李清正得以保全性命,被贬往交趾任职,结果还没等他离开京城洪熙帝就突然驾崩,使得外界认为是

  请收藏:https://m.rm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