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诗经·静女》中“彤管”释义_大嶝见闻:“炮击金门”停止三十年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管”是乐器,《诗经》里的管字,都是指乐管。余冠英《诗经选译》注为:“彤管,是涂红的管子,未详何物,或许就是管笛的管。”(8)而《说文解字》中“管”为“六孔,十二月之音。”因此“彤管”作为乐器解释得到很多学者的认可。

  (四)红色管草说

  这一说法目前得到大多数学者认同,认为“彤管”与下文中“自牧归荑”的“荑”为相似物品。从单字解释来看,许慎《说文解字》对“管”的解释除作为乐管外,还可指破土而出的芽。而《说文解字》中“荑”为“荑草”。《毛诗故训传》解释“荑”为“茅始生也。”所以“管”“荑”本是一物,都指初生的茅芽。《康熙字典》中“荑,形声。从艸,夷声。本义指茅草的嫩芽,引申为草木嫩芽。”《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荑”的解释是:“(文学用语)指刚长出的植物的嫩芽、嫩叶;或指稗子一类的草。”认为“彤管”是茅草。五四运动后,随着时代变革,关于《诗经》的研究也呈现出新的进步,很多学者冲破前人的研究,尝试从诗歌中的整体意蕴出发,去探求“彤管”之意,最终将“彤管”解释为“红色管状的初生之草”。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说:“彤管,到底是什么,向来说法不一,一说是红色管状的初生的草,也就是下文中的‘荑”。(1)这一说法得到了较多学者的认同,如著名学者闻一多、胡适、吴炜华、严修等。

  二、通过分析女主人公身份去探求“彤管”之意

  笔者发现对诗中女主人公身份的判断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彤管”的争议问题,所以对女主人公身份的確定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

  (一)“城隅”一词的解释

  《毛传》曰:“城隅以言高不可逾。”《郑笺》云:“又能服从,待礼而动,自防如城隅。”朱熹《诗集传》云:“城隅,幽僻之处。”清代学者马瑞辰考证“城隅”乃城上小楼。《汉语大词典》中写到:“一即指城墙角上作为屏障的女墙;二即指城角,多指城根偏僻空旷处。”可见,《静女》中的“城隅”可以解释为城墙角偏僻处。

  (二)通过分析诗中所表达的含义来判断女主人公的身份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毛传》曰:“静,贞静也。姝,色美也。”马瑞辰在《毛诗传笺通释》中说:“此诗‘静女亦当读靖,谓善女,犹云淑女、硕女也。故‘其姝、‘其娈皆状其美好之貌。”(2)《古代汉语词典》解释静:安详、文静。或作闲雅。但作为修饰“女”的“静”,应该还可译作“端庄、纯厚”,这与后文的“姝”(美好的样子)才搭配。俟:等待;城隅:城墙上的角楼或城墙的一个角落。第

  请收藏:https://m.rm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